华月诗
萧纲〔南北朝〕
兔丝生云夜,蛾形出汉时。
欲传千里意,不照十年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亮在多云的夜空中升起,早在汉代它就在影娥池中现出了蛾眉。
我只想让它传达我对千里之外的人的思念,不希望它照见我分别十年来的伤悲。
注释
华月:皎洁的月亮。
兔丝:当作“兔腹”,指月亮。传说月中有玉兔。屈原《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顾利维何,而顾菟(同“兔”)在腹?”丝,一说当作“影”,兔影也指月亮。
蛾形:指蛾眉月。《三辅黄图·未央宫》:“影娥(月中有嫦娥)池,武帝凿以玩月。其旁起望鹄台,以眺月影入池中,亦曰朓蟾台。”形,一作“影”。
简析
诗的前两句以景起兴,写月出之景,夜幕下的兔丝与灯影勾勒出静谧孤寂之境;后两句直抒衷肠,道尽思妇之情,“千里意”与“十年悲”时空交织,女子欲借微光传递深情却终成徒劳,情感真挚浓烈,言简而意深,写出思妇的旷达胸襟,与一般思妇诗不同。
萧纲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280篇诗文 24条名句
长安何如日远
《世说新语》〔南北朝〕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郗超与谢玄不善
刘义庆〔南北朝〕
郗超与谢玄不善。符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