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立木海上刻诗

耶律倍〔五代〕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山压着大山,大山无力反抗。
羞于见故乡人,从此投奔外国。

注释
山:契丹文字中通“汗”,即“可汗”,北方游牧民族对君主的尊称。
无力:一作“无气”。
故乡人:一作“本邦人”。
投外国:指投奔后唐。

参考资料:完善

1、 许结编注 .宋诗.成都:天地出版社 ,1997年:第243-244页
2、 庄星华选注 .历代少数民族诗词曲选 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5年:第167-168页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概括了作者的处境,由此引出了后两句被迫出走他国的原因。这是一首十分巧妙的隐喻诗,全诗意象鲜明,隐喻深微。

  《立木海上刻诗》是今存第一首完整的契丹人写的汉文诗,也是今存最早的辽代五言古绝。这一首诗的意思是,既然自己无力抵住他人的压迫,只好躲避。耶律倍本为皇太子,按说继皇帝位者应是自己,可帝位却偏偏落在自己的弟弟德光身上,德光不仅没有因哥哥之让位而厚待兄长,反而见疑兄长欲加害之,这就是“小山压大山”;而自己虽为兄长,但却无力对抗作为皇帝的弟弟,所以说“大山全无力”。两句诗概括了自己所处的地位,说明了自己走适他国的原因。

  袁行霈在《中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天显五年(公元930年),耶律倍为避辽太宗耶律德光之害,携高美人载着书籍投奔了后唐。走时立木海上、刻诗于木,该诗便是为记录此事而写。

参考资料:完善

1、 马清福著 .东北文学史.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2年:第166-167页

简析

  《立木海上刻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概括诗人的处境,由此引出后两句说在弟弟的猜忌、倾轧下走投无路的遭际,以及逃奔异国、亡命海外之时的悲凉凄楚之情怀。这是一首十分巧妙的隐喻诗,全诗意象鲜明,隐喻深微,体现了草原游牧民族尚率直讳委婉的民族性格,有着独特的审美功能。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李煜 李煜〔五代〕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抛球乐·坐对高楼千万山

冯延巳 冯延巳〔五代〕

坐对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烧残红烛暮云合,飘尽梧金井寒。咫尺人千里,犹忆笙歌昨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批韩熙载奏

李煜 李煜〔五代〕

  言伪而辩,古人恶之。熙载俸有常秩,锡赉尚优,而谓厨无盈日,无乃过欤?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