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社鼠
《晏子春秋》〔先秦〕
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
晏子对曰:“患夫社鼠。”
公曰:“何谓也?”
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讬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狗之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术之士,欲干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龁之,此亦国之猛狗也。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壅,国安得无患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
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
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
晏子答道:“社庙,是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又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亲近的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向百姓卖弄权势。不铲除他们国家就混乱;要杀掉他们却往往被君王包庇下来,反而成为亲信。这类人就是国家的社鼠。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使用的器具很洁净,悬挂的酒幌也很长
简析
晏子以“社鼠”和“猛狗”为喻,深刻揭示了国家治理中的两大隐患:一是君王身边的奸佞小人,他们依仗君王势力,掩盖过失,欺压百姓,难以铲除;二是掌权者中的霸道之人,他们阻挠有才能的人接近君王,阻碍国家发展。文中通过这两个生动的比喻,强调了清除这些障碍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否则国家将陷入闭塞与危机之中,展现出晏子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和智慧。
炎黄之争
佚名〔先秦〕
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 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商君书》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率熊、罴、狼、豹、、虎为前驱,以雕、鹖、鹰、鸢为旗帜。三战然后得其志。《绎史》
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氏既殁,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列子》
王寿焚书
韩非子〔先秦〕
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冯曰:“事者,为也;为生于时,知者无常事。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之而行?”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舞之。
采薇(节选)
佚名〔先秦〕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